体育热点

“见缝插针”处,生长出城市活力

2025-08-07 17:22:38



本文转自:南京日报

  □ 刘大山

  “以前想打球就得‘出岛’,路上来回两小时;现在下楼拐个弯,新球场随时能组队!”江心洲居民李辛的感叹,道出了城市空间微更新的核心价值。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南京通过“见缝插针”方式新改建41片球类场地,不仅超额完成民生实事任务,更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,开辟出一方方充满生机的公共空间。

  “见缝插针”式的建设智慧,体现了城市空间利用的精细化思维。闲置空地、桥下空间、街角旮旯,这些曾被忽视的“城市边角料”,经过精心设计,变成了健身乐园。城市建设者将体育设施巧妙“织”入市民日常生活的做法,既破解了老城区用地紧张的现实难题,更创造出“转角遇见运动场”的生活惊喜。这种“空间魔法”让每一寸土地焕发最大价值,实现城市存量空间的活化利用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这些项目已超越简单的物理改造,承载起更多的社会功能。在E3 PARK体育公园,年轻人以球会友,老年人在步道上唠家常,孩子们在游乐区嬉戏;在长虹路社区,夜间照明羽毛球场为上班族提供健身便利,公益课程则为居民带来专业指导。这些星罗棋布的健身场地,正在重塑社区生活形态:一方面通过创新服务降低参与门槛,让“全民健身”从口号变为可感可及的生活方式;另一方面以全龄友好的设计,打破了现代都市人“老死不相往来”的疏离感,重建邻里之间的互动网络,让社区成为有凝聚力的生活圈。

  还要注意到,智慧元素的融入让这些场地更具时代特色。从智慧公园管理系统到电子地图接入,从在线预约到智能门禁,科技手段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,更优化了市民的使用体验,为城市公共服务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新范式。

  从“有没有”到“好不好”,南京健身场地的微更新实践,折射出城市公共服务理念的升级。这背后,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稀缺性的清醒认知,更是对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积极回应。正是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建设思路,以创新治理赋能城市发展,才能让民生工程对接民之所盼,把“人民城市”的理念落实在每一个设计细节中。

“见缝插针”处,生长出城市活力

  城市的核心是人,人的活力就是城市的生命力。当越来越多市民在家门口找到运动乐趣,越来越多闲置空间转化为活力场域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组组亮眼数据,更是一座城市跳动的脉搏。南京的实践启示我们,城市更新未必需要大动干戈,那些精心设计的“城市边角料”同样能够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公共价值。期待更多“见缝插针”的巧思在城市绽放,让市民在方寸之间感受城市的温度与活力。

FB体育官网